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movie-PTT電影版 Re: [討論] 華納為什麼做不好DCEU? - 看板 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 引述《nightlight39 (乃賴)》之銘言: : 這樣當然有缺點,迪士尼的電影本身很難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品, : 除了一些收購的子品牌還能夠維持創作的自主性以外, : 迪士尼自家產品永遠是迪士尼的品牌形象大於主創本身, : 所以迪士尼當然喜歡找沒那麼大牌的編導演, : 一方面容易控制,一方面迪士尼在跨部門跨領域的通盤考量和控制上, : 就是他們本身最擅長的事情。 : 所以迪士尼的東西,往往平庸,但不會到真的砸鍋, : 因為是嚴格控管下的工業產品。 部份同意這篇的說法。但關於整個MCU的製作體制,我想原PO是有點誤解了,迪士尼的主導 地位並沒有這麼強,上一篇的某些敘述甚至會給人一種倒果為因的感覺。 在執行層面上,Marvel之於迪士尼其實反而比較像上面這段所說的「獨立子品牌」,只是 MCU打從一開始就走幽默的闔家觀賞路線,兩者的特色剛好有所重疊而已。要說明的是, 「共同影視宇宙」這個構想並不像推文所說的那樣是併購案後才確立的路線,早在2006年 的聖地牙哥動漫展上,Marvel就已經宣佈這個計畫,並預告《復仇者聯盟》會是本系列的 終極目標了。當時同期宣佈的電影有《鋼鐵人》、《無敵浩克》和《蟻人》-是的,你沒 看錯,連艾德格˙萊特(Edgar Wright)會擔任本片編導都已經確定,只不過這個計畫後 來碰到了許多當時沒料想到的問題。 如果回頭去看《鋼鐵人》的隱藏片尾和《無敵浩克》的結局,你會發現,Marvel的計畫絕 對不只是說說而已,他們是有心要用自己旗下僅有的(原)二線角色集結復仇者聯盟、進 而促成一個龐大的電影世界觀。當年他們甚至為這些初期計畫向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 )貸款了5.25億美金,不管有沒有被迪士尼收購,這個大方向從來都沒有改變。 而兩家公司的併購案是2009年年底的事。當時《鋼鐵人2》已經進入後製,《雷神索爾》 和《美國隊長》的前製規劃也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迪士尼對本系列製作體制較有影響的 其實只剩下第一階段最後的《復仇者聯盟》。雖然整個計畫因此擁有了強大的資金與後盾 ,但迪士尼的角色主要是提供資金、處理發行事宜,在創意面上,他們從來沒有進行太多 干預-甚至在近年組織改組之後也是如此,主導的始終是Marvel自己。 在2015年年底的改組發生之前,整個Marvel和迪士尼的組織人事結構大致是以下這張簡圖 的模樣,至於收購之前的體系,只要把最上層的母公司部份去掉就是了: ┌─────────┐ │ 迪士尼(母公司) │ └────┬───┬┘ │ │ │ ┌┴───────┐ │ │ 迪士尼影視部門 │ │ └────────┘ ------------------------------------------------------------------------- │ ┌──────┴───────┐ │ Marvel娛樂集團(子公司) │ └──────┬───────┘ ┌────────┼───────┬───────┐ │ │ │ │ ┌──┴──┐ ┌──┴──┐ ┌──┴──┐ ┌──┴──┐ │ 漫畫部門 │ │ 電影部門 │ │創意委員會│ │ 電視部門 │ └─────┘ └─────┘ └─────┘ └─────┘ 基本上負責主導整個計畫的是電影部門-也就是Marvel Studios。這個部門的核心人物是 總裁凱文˙費吉(Kevin Feige)、副總裁路易斯˙迪索波西多(Louis D'Esposito)、 製作人維多利亞˙阿隆索(Victoria Alonso)......等等,他們旗下甚至有自己的編劇部 門,會在聘請業界創作者前,先讓熟悉漫畫的自家編劇寫出大綱或企劃書,藉此生出遊說 外聘創作者的草案或雛型,同時也培養自家寫手的能力,《星際異攻隊》的妮可˙普爾曼 (Nicole Perlman)便是這個體系出身的編劇。 另一方面,上層的Marvel娛樂集團則利用創意委員會進行劇本審查與創意控制。創意委員 會是由漫畫部門的王牌編劇、玩具商等成員組成,其實是舊時代的產物。在整個MCU計畫啟 動之前,他們和電影部門的工作便是協助像《蜘蛛人》、《X戰警》這類影視版權在外的作 品,為它們的故事內容提供建議,確保角色形象是否有偏離......等等,而影視部門的凱 文等人早期也都曾被外派到第一線負責擔任此類作品的執行製作人。雖然這些職位往往偏 掛名性質,有些工作內容甚至只是當泡咖啡小弟,但長期下來也累積了許多電影製作實務 上的經驗,直到MCU計畫啟動後,這些經驗都回饋到了Marvel自家的電影產出。 簡單來說,在迪士尼成為背後的大金主之前,Marvel自己早就已經有一套相對完整的電影 製作體系了,過往那些所謂的「安全牌」、例如劇本要遵守「先讓英雄救貓」原則的路線 ,往往也都是來自創意委員會的嚴格控管。雖然本系列早期的故事常常被批評「公式化」 ,但不可否認,委員會的控制的確讓MCU走上了相對穩定的道路(而且他們並不是只會扯後 腿而已,也是會給出一些好建議的)。但相對地,穩定的背後便是保守、僵化、與停滯 的風險,這樣的控制久而久之也會演變成高層和第一線創作者之間的摩擦,在整個系列發 展起來後逐漸浮現出問題。 尤其在創意委員會之上,還有一位Marvel娛樂集團的CEO艾薩克˙帕爾穆特(Isaac Perlmutter),這位性格古怪的富豪極端節儉、重視利益回收,常常會提出一些非常保守 的要求,有時甚至會以「拍片的錢是我們出的!」、「這樣玩具怎麼賣!」進行威脅利誘 (有興趣可以搜搜看他的各種八卦),當年的《鋼鐵人3》便因此錯失了推出本系列第一位 女反派的機會,《星際異攻隊》的復古音樂點子甚至差點被廢棄,而沒意外的話,艾德格 ˙萊特的離去可能也和這些高層的控制有關。也因此,隨著雙方的分歧越來越強烈,在凱 文的要求下,2015年9月時,Marvel Studios正式改組,目前已直屬於母公司迪士尼的影視 部門,不須再受到帕爾穆特的控制,創意委員會也已經解散。 但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是看不出迪士尼有在創意上高度干預本系列的跡象,主導MCU的依 然是費吉這些從《鋼鐵人》努力至今的元老。過去這些年來,各大媒體早就寫過許多探討 MCU成功之路的文章,如果各位去看幾年前那篇《Bloomberg Businesweek》的專訪、或是 最近的《Vanity Fair》MCU 10週年特刊,就會發現每一篇談的核心人物絕對都是凱文˙ 費吉。 迪士尼的併購案的確讓整個計畫獲得了強大的後盾,鞏固它的電影產線、也讓第一線人員 更無後顧之憂,這是事實,但撐起這個系列的支柱始終是費吉的規劃與執行力,還有這些 製作人挑選創作者與演員的眼光,這其實才是整個MCU最難複製的部份。 -- Q for Quest: http://ift.tt/2zrQ1uT Marvel電影世界觀百科:http://ift.tt/2ygMYnT Marvel電影世界觀百科臉書頁面:http://ift.tt/2zqWTZ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66.118 ※ 文章網址: http://ift.tt/2j8LciY ※ 編輯: qn123456 (123.193.66.118), 12/03/2017 13:54:26

ryanworld: 推這篇 12/03 13:55

holyseraph: 推 上一篇一大堆倒果為因的論述 12/03 13:56

GEKKAKAJIN: 推,記得當年有「女英雄沒辦法賣周邊」的說法,所以始 12/03 14:00

GEKKAKAJIN: 終不願意拍黑寡婦的個人電影 12/03 14:00

Gwaewluin: 推 12/03 14:03



from movie http://ift.tt/2j8Lci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