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相機的人最怕底片或照片受潮發霉,資深主播戴忠仁卻將告訴大家,發霉的底片和面紙都可變成攝影藝術創作的素材。
戴忠仁表示,這位重新定義攝影藝術的年輕人是鄧博仁,他本身是一位報社記者,每天在新聞線上捕捉重要的畫面,他的快門凝結許多重要歷史時刻,可是鄧博仁的攝影藝術卻有時間可以延展的突破性概念,鄧博仁認為影像喚起的回憶是過去,而影像與觀看者之間發生的關係是未來,觀者對作品的想像空間,就像酵母一樣不斷醞釀,軟片上的黴菌就像酵母的代表,同時發霉的軟片產所生無法言喻的斑駁和斑爛,成為創作者揮灑的素材介質和也讓觀者興起無限想像。
戴忠仁指出,鄧博仁出生在南屏東,在台灣完成他的教育和訓練,不過他的創作不僅當代而且具有國際性語言.通常新聞工作者追求的是精準,但這並沒有綁住鄧博仁的作品富有想像力.勞碌奔波的新聞攝影工作也沒有減低他對藝術工作的熱情,同時鄧博仁還身兼大學教職.戴忠仁笑說,鄧博仁的時間運用一定是像擠乳溝一樣擠出來的。
附圖"在路上"是鄧博仁沒有公開展出的作品.在某個中秋節,鄧博仁於藝博會發表演講,觀眾的簇擁讓他有大明星的感覺,活動結束他獨自駕車返家途中看到皎潔又帶冷冽感的大明月,突然意識到當下空虛的包圍才是真實,而之前的巨星感其實是空洞的虛榮.鄧博仁回家悲從中來的啜泣,之後他將沾有淚水的面紙揉團染色,再用發霉底片拍攝後著色,形成了帶有油畫感覺的攝影作品,而那月亮就是面紙團!
這種超越僅按快門和暗房技巧的手法,已經對攝影藝術展開新的定義.戴忠仁認為,在數位科技興起後,其實就已經改寫攝影藝術,因為萬物經過鏡頭只剩下0與1了.因此,藝術創作本來就無需設限,對有創作力的人無法設限.他認為鄧博仁很容易感情決堤的內心是一位優秀藝術工作者的重要特質。
戴忠仁主持的國寶檔案除將介紹鄧博仁的當代攝影藝術外,也會介紹台灣過去百年攝影歷史發展和重要攝影大師的影響,戴忠仁說他的節目只挑好的藝術品和優秀的藝術家,也不希望節目素材故步自封.這次"意象與寫真"專輯將在元月二日(周二)晚間十一點於人間衛視首播。
(中時電子報)
from 《中時電子報》娛樂 http://ift.tt/2lA5dQ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