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movie-PTT電影版 [普雷] 每,一天 Every Day - 看板 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有點不太想打《每,一天》這片名中的逗號,覺得在中文裡沒啥意義,但它所呼應的英文片名似乎又真的有點分別:Everyday是日復一日的重複?Every Day 則強調每天是獨特的一天? 電影以一個名叫作 "A"的少年心靈為中心,談他每天在不同人身體中附身醒來過一天不同生活的故事,雖然沒有任何屬於他的家庭他的親友他的房間他的器物,但還好生在網路時代他可以開個 Instagram帳號,簡直可以當作此片是由虛擬的 IG 帳號主演 XD 。當然當有天遇上一個可愛女生談起戀愛,就不想再跳來跳去附身了。 此片(承襲自原著小說的)概念很棒,設定很特別,設定所等待釋放的成長訊息也很好,劇情中每個時時刻刻的兩人生活點滴也好迷人。從頭演到尾的女主角青春迷人又靈活,一路排隊給他拍吻戲的主角心靈,則由不分種族性別環肥燕瘦的男女配角聯演,個個也都被拍出了他們皮囊下最美好的一面(其中幾位還拍出了不太美好的一面作為對比)。這種演技對比與鏡頭設計,令我們真正發現不管一個人外表如何,都可以是值得喜愛的心靈呀。 電影的精神是好的,單場演出夠浪漫夠火花更是好的,看此片可以帶著少男心去看終於亭亭玉立的 Angourie Rice,雖然基於角色設定她的戲份不像過去的《假會徵信社》那樣靈活多樣,但總比在當配角的《魅惑》和《蜘蛛人:返校日》生動立體多了。或是反過來,帶著少女心讓自己代入女主角,每天可以認識不同的人看見同一顆美善的心,一起攜手用同一個初衷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冒險,甚至每天可以跟不同的身體牽手接吻... 雖然學校旁人一定指指點點,但這不也很夢幻嗎? 不知原著的客群是否僅限少年?不過我覺得電影講故事的方式是太少年了點,看了心花朵朵開令人有初戀的感覺之餘,成年觀眾可能對此片太過舒服平順的教育敘事不太容易下嚥。此片這這「一個心靈每天換皮囊」的奇幻設定對高中生情節的呼應倒是有很多,電影也都慢悠悠地在一場場生活笑語中表達了,甚至偶爾讓角色明說了(是一種成年觀眾如我不太喜歡的手法,但對少年觀眾來說也許有其必要?): 1. 高中少年人人想著明天,我則專心過好每一個今天。 2. 進入每個人的生活,我看見什麼令我們不同、什麼又令我們相同。 3. 你從喜歡一個類型開始,但焉知你不是喜歡一個心靈? 4. 你從喜歡一個人開始成家,而長大後他變了你也變了,難道就不愛了嗎? 5. 光是喜歡一個無形心靈,走得下去嗎?你未來養兒育女與家庭社會生活呢? 以上第 1. 點,是關於主角 A的人生,是很美善大器,但他也渴望著能以同一個身份擁有明天、把日子經營下去,而愛上女主角 Rhiannon 就體現了他想把同一個生活繼續過下去的渴望。2.與 3. 兩點則像是對女主角 Rhiannon 的提醒,讓她靜靜思索一般高中生談戀愛看外表的習以為常,且讓同一個心靈戀人帶她去看每一個皮囊背後的生活與理想。第 4. 點也關於皮囊與心靈,卻慢慢走進超越少女主角可以理解的成人領域,電影中讓她醒悟成熟還可以老氣橫秋給婚姻危機的爸媽一點建議,是令人看了有點想笑 :P 真不知她是怎麼從這與 A的生活體驗中推導出來的。 而談到第 5. 點,也是很超齡很成人,卻是這段少年愛情片的片尾關鍵挑戰了 XD 以電影描繪這小倆口才附過幾個(十個以內)不同身體談過幾天戀愛的規模來看,以他們明明還在 16 歲的高中生活連一學期都沒過完來看,思索這點真是想太多 XD 為了未來想多一點並沒什麼不好,但讓這少年揣想大人的「空想」阻礙自己眼前的生活?輕一點說是煞風景,讓本來開心美好還可以探索更多的戀愛都被澆了冷水,重一點說則是自以為是又保守,面對既有的社會生活現狀雖然心裡有渴望被壓抑著,但是寧可繼續服膺這社會現狀告訴自己放下吧,卻一點也沒有要努力衝撞。 看看本片描繪的這場戀情: 喜歡這件事,從有形的外表開始(Rhiannon 喜歡這型的男生,交了男友 Justin); 然後看穿外表愛上無形的心靈(有天 Justin 不同了,才意識到愛的是這天的心); 無形心靈不同外表挑戰,沒問題(接下來每天同心不同人,皺眉尷尬最終都化解); 只是到最後,還是歸屬於有形的生活(無法和同一個人成家結婚生子,怎麼成?)。 看看 Rhiannon 和 A的戀情,畢竟是從: 1.從男友這個我的型開始,認識他美好一天 2.從美好一天,愛上這美好心靈,外表是誰都可以 3.跟著心靈一路換人,終於換到一個心也很美的皮囊 4.這皮囊包含其心與生活都這麼棒,就是他了,留下來吧! 於是 Rhiannon 和 A的奇幻愛情,以換一個新男朋友收場, 舊男友/女友 A 大方退場,以後彼此還是朋友,「要留下印記」。 誒... 我好久沒看到這麼失敗主義的愛情故事了,尤其還是奇幻設定的。 妳經過一切認識了心靈超脫了身體,結果竟然為了茶米油鹽,突然轉向愛上另一顆? 傳統少年男女愛情故事的 me and you against the world 在這故事完全消失, 僵固的社會生活想像在前,竟毫不衝撞就犧牲愛情服膺想像,走上一般少年戀愛正軌。 不知道原著小說是不是也這個樣子,我倒是很好奇,這種保守電影真的是拍給少年看的嗎?對我來說反而還更像大人譬如家長與老師,寫給少年教他們安分守己成家立業的故事: 你們都對摸得到的物質世界有諸多不滿、你們對於背負一堆社會標籤的皮囊有諸多懷疑、你們對皮囊下的獨立心靈充滿好奇亟欲探索,那就讓這故事帶你們探索一次,探索完了記得回到正軌成家立業,跟著我們大人都認可的人美心美生活也美的好男孩。 如 A這般彷彿一出生就受到詛咒的奇幻少年故事,我心目中真能拍出點超越啟示的還是比利時孩童專精導演 Jaco Van Dormael ,雖然他從《托托小英雄》一路到近年的《倒帶人生》和《死期大公開》都充滿童年成長的黑暗衝突,但他女兒與子弟兵拍出的《觸不到的愛戀》倒是很值得拿來比較。 《觸》片與《每》片一般有個受到詛咒的男孩,《每》片的男孩是不停換身體的 A,《觸》片那男孩則是個隱形人(而且這「隱形」成因有針對現世破碎家庭做隱喻),雖然隱形但一直苦戀著「唯一能看見他」的眼盲女孩,然而女孩復明之後也和隱形人有一大堆疑慮磨合與成家立業前景等問題,最終電影都超越了,而且讓隱形生活找到出路揚眉吐氣過下去,甚至留有克服了社會凝視圓滿了心理殘缺的隱形隱喻。 對我來說《每,一天》初始概念很棒,一場場不同皮囊的一日戀情談下來也處處是心得,每個當下的男女主角或女女主角互動都是最美好,令人覺得少年的待人接物就是該這樣放開心胸海納百川呀。只可惜,在最後一場戀情末段突然間跳回保守的社會期待,然後把開頭勾勒的超越訊息突然放下,如同把率性通達的青春打包盒裡埋藏樹下,走入大人行禮如儀的社會正軌... 算了,看少年電影想太多突然燒腦傷身,還是專心看 16-17歲俊男美女或胖男怪女,回想一點初戀的滋味,才是欣賞此片的正道呀,從 Rhiannon 的角度來看這畢竟也是個世界大同的高中生活圖像,只是就把大同留在青春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5.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0304445.A.391.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5.217), 03/06/2018 10:47:58

from movie http://ift.tt/2oMb72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